异常性黄疸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人年龄多在40-60岁。在美国,胰腺癌已被列为第二大消化道肿瘤的死因。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发病率近20年增加了4倍。
无疼痛的阻塞性黄疸和胆囊肿大是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依据,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彻底治疗肿瘤,5年生存率大于20%。
可是,早期胰腺癌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在黄疸未出现前,胰腺癌常被忽视,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有一些病人早期虽有一些上腹闷胀感或不适,但多未造成重视。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很容易转移,待出现黄疸就诊时,约3/4的患者已属晚期。
早期诊断有赖于医生和病人的高度警惕。但凡中年以上的人,如有上腹部隐痛或闷胀感、体重减轻和消化紊乱者,应想到胰腺癌的可能。有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就医,尽早进行详细的化验检查,力争胰腺癌早期诊断,提高成活率。由于科技的发展,检查手段不少,合理选择及正确使用,更有益于疾病的诊断。
筛查胰腺癌高危人群的两个重要措施:
B超:可提示胰腺有低密度区、胰管扩张、胰头肿大、胆囊肿大,优点为简便易行、无痛、无创伤,直接显示胰腺及胰腺周围图像,可重复检查,价格便宜。
CT:可提示胰腺局部肿大和占位性病变,优点是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指导治疗方案,且无痛、无创。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