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怎样发展到胃癌的?
胃癌不是正常细胞迅速转化为癌细胞,而是从胃炎到胃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内19-35岁年轻人胃癌发病率较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的防治成为社会关注的健康焦点。
据医学统计,国内有1.2亿胃肠疾病患者,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万人,占世界胃癌病例的42%。
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变过程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其实很多胃镜报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慢性炎症。换句话说,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相差甚远,不必恐慌。
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每天胃部受到食物刺激或慢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完全恢复。时间长了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衰老、衰老、器官萎缩并行。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变薄、萎缩。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可以同时存在。很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胃病,自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事实上,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并无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并无明显主诉。常见症状为隐痛、饱胀、不适、消化不良,饭后明显,出现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要靠胃镜,不能用症状来判断是否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明显不适症状的人,可能并没有胃黏膜萎缩。疾病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需要综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很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病变,通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结果,本该在肠道的细胞在胃里生长,“肠化生”就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胃癌作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一个,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导致治疗时机的丧失。
胃炎会不会演变成胃癌,“长期不愈,胃黏膜长期无法修复”是两个关键因素,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主动预防意识。一旦发现萎缩性胃炎,要尽早治疗,否则等到出现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就危险了。因为大部分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治疗后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几乎没有可逆性。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