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10大危险因素分别是哪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初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常见癌症。在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大约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在中国,乳腺癌也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约12万人死亡。
乳腺癌有10大危险因素
1.良性乳腺疾病
患有良性乳腺疾病的人群,如乳腺囊肿和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升高。一项对2002-2012年发表的7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良性乳腺疾病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良性乳腺疾病者的2.24倍。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一项对1993-2019年发表的20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1.04倍。
3.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
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女性,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均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相关,包括雌二醇、游离雌二醇、雌激素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睾酮等。
4.月经生育因素
包括初潮较早、绝经较晚、未曾生育、初次妊娠年龄较高和流产等。
有研究发现,初潮年龄≥14岁,与乳腺癌风险降低30%相关;在从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人群中,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与乳腺癌风险升高3%相关;未曾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有过妊娠女性的1.32倍;与没有人工流产史的女性相比,有人工流产史,与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44%相关,对于人工流产达到2次或2次以上的女性,与乳腺癌风险分别升高76%和89%相关。
5.乳腺癌家族史
一项涉及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没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的3.34倍。
6.基因突变
多项研究已证明,具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患者,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对于BRCA1突变携带者,≤70岁时乳腺癌累积风险为55%~70%,BRCA2突变携带者的相应累积风险为45%~70%。
7.肥胖
一项纳入了1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脂肪含量高的人群,患乳腺癌风险为脂肪含量低人群的1.44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在2018年发布的癌症预防报告(第3版)中也指出,肥胖会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8.饮酒
饮酒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一项纳入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摄入10g酒精,与绝经前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5%相关;而另一项纳入2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摄入10g酒精,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9%相关。
9.吸烟
吸烟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于2014年进行的一项纳入4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曾经吸烟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0%相关;吸烟时间长(20年或以上),每天吸烟量多(20支或以上),则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3%-16%相关。
10.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
有研究发现,年轻时胸部暴露于电离辐射,如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女童肿瘤患者接受高剂量放疗后,乳腺癌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1.良性乳腺疾病
患有良性乳腺疾病的人群,如乳腺囊肿和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升高。一项对2002-2012年发表的7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良性乳腺疾病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良性乳腺疾病者的2.24倍。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一项对1993-2019年发表的20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1.04倍。
3.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
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女性,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均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相关,包括雌二醇、游离雌二醇、雌激素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睾酮等。
4.月经生育因素
包括初潮较早、绝经较晚、未曾生育、初次妊娠年龄较高和流产等。
有研究发现,初潮年龄≥14岁,与乳腺癌风险降低30%相关;在从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人群中,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与乳腺癌风险升高3%相关;未曾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有过妊娠女性的1.32倍;与没有人工流产史的女性相比,有人工流产史,与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44%相关,对于人工流产达到2次或2次以上的女性,与乳腺癌风险分别升高76%和89%相关。
5.乳腺癌家族史
一项涉及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为没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的3.34倍。
6.基因突变
多项研究已证明,具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患者,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对于BRCA1突变携带者,≤70岁时乳腺癌累积风险为55%~70%,BRCA2突变携带者的相应累积风险为45%~70%。
7.肥胖
一项纳入了1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脂肪含量高的人群,患乳腺癌风险为脂肪含量低人群的1.44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在2018年发布的癌症预防报告(第3版)中也指出,肥胖会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8.饮酒
饮酒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一项纳入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摄入10g酒精,与绝经前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5%相关;而另一项纳入2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摄入10g酒精,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9%相关。
9.吸烟
吸烟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于2014年进行的一项纳入4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曾经吸烟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0%相关;吸烟时间长(20年或以上),每天吸烟量多(20支或以上),则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13%-16%相关。
10.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
有研究发现,年轻时胸部暴露于电离辐射,如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女童肿瘤患者接受高剂量放疗后,乳腺癌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荐 相关文章
乳腺癌会有哪些症状?
首先,乳腺增生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生理性病变,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表现为乳房内条索状、片块状或囊性结节,和乳腺癌没什么关系,只有当乳腺增生发生了不典型增生的时候才会发展成乳腺癌。[详细]
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性
乳癌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更早期的体征则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手段发现。[详细]
乳腺癌有什么症状?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由于表现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早期较常见的症状。将乳腺以十字交叉分区,肿块常位于外上限,多为单侧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被推动。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详细]
乳腺癌的诱因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与饮食、环境因素等有关。[详细]
乳腺癌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在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45~50岁达到高值。
[详细]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
我国乳腺癌发病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两个时间段为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期:一个出现在45–55岁,另一个是70-74岁之间。更年期前后,女性内分泌开始失去平衡,此时也是乳腺“动荡不安”的时期;加之身体机能逐年下降,致癌因素积累,也就给了癌症可乘之机。[详细]
乳岩是怎么引起的?
所以中医认为乳腺癌的病因是比较多的,一方面认为它的发病原因和情志是有关系的,如果长期的情绪低落、压抑等容易引起气血通行不畅。然后因为乳腺它是在肝经上的,所以容易受到影响,形成气血不畅、痰瘀阻络引起乳腺癌,所以在治疗方面,中医治疗乳腺癌首先从调肝气入手。另一方面形成乳腺癌,除了肝气不调之外,还有阴血亏虚、痰瘀互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治疗就是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详细]
乳腺癌应该怎样预防才科学
凡40岁以上的妇女均应学会自查方法,对45岁以上有危险因素的妇女更应重视自我检查。有下列征象者,如乳房包块、皮肤瘙痒、增厚、炎性改变、乳房形态改变、乳汁分泌、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疼痛,应尽快就诊。[详细]
乳房有肿块是乳腺癌吗?
乳房有肿块不一定是乳腺癌,也可能为乳汁堆积、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纤维腺瘤等病变。建议患者可到医院的乳腺外科就诊,由医生进行判断,可能需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帮助明确诊断。[详细]
乳腺癌的放疗
乳腺癌是女性较为普遍的癌症之一,而放射治疗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术后辅助放射治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传统的放射疗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并且难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