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立酶治疗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白血病和淋巴瘤及其治疗的一种常见并发病。对于骨髓增生性疾病或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核酸的分解代谢是恶性细胞群增加更新的结果,从而增加嘌呤的代谢,引起尿酸血浓度的增高。癌症的积极治疗方案可造成细胞溶解增多和嘌呤代谢物的释放。肿瘤溶解综合症的特征为严重高尿酸血症、高磷酸盐血症、高钾血症、高钙血症和急性肾衰。作为高尿酸血症的结果,当尿中的尿酸达到过饱和,肾小管和远端收集系统出现尿酸结晶会造成肾功能不全。
高尿酸血症的标准预防或治疗方案为使用别嘌醇治疗,进行尿液碱化,水合和渗透性利尿。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滞尿酸形成,但会增加肾脏排泄尿酸前体(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负荷。与次黄嘌呤不同,黄嘌呤在尿中比尿酸难溶。有时别嘌醇治疗的患者也可出现黄嘌呤肾病和结石。另外,对于患者体内存留的尿酸的排泄,使用别嘌醇治疗无效。
拉布立酶为由来自曲霉菌DNA克隆的酿酒酿母基因工程突变株产生的重组尿酸氧化酶。于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先上市。尿酸氧化酶可催化尿酸的氧化,形成尿囊素,后者为一种比较容易排泄的代谢物,其溶解度为尿酸的5—10倍。大部分哺乳动物体内均有内源性尿酸氧化酶,但人体则缺乏这种酶。在血液学肿瘤患者化疗初期使用本品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进而预防急性肾衰。本品应在化疗前或化疗早期使用。
Pui等报道,13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21岁以下,88例男孩,43例女孩)中,因白血病或淋巴瘤而出现高尿酸血症,或认为存在着发生这一并发病的高度危险,进行多中心公开标签的非随机无对照研究。这些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剂量调整期(确定有效剂量),第二阶段是治疗期(确定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一阶段起始剂量为一日0。15mg/kg,基于志愿者的研究结果以及非重组产品的等效剂量。而后每次增加0。05mg/kg。调整后不再增加剂量。前ll例患者使用本品O。15mg/kg治疗,能有效地纠正或预防高尿酸血症。而2例患者,为年仅13岁的男孩,患有III期小型未分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8小时尿酸浓度出现一过性增高,尿酸水平为21。1mg/dl。根据研究设计,采用0。2mg/kg高剂量本品治疗。其后14例患者的治疗证明,该剂量有效并用于治疗期。
治疗期中2例在48小时时出现高尿酸血症,在24小时后消除。在48小时后有2例出现高尿酸血症,但经过治疗无1例持续24小时以上。131例患者的研究表明,本品的任何一种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尿酸浓度。而无论患者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尽管由于强化化疗,两组患者中位尿酸浓度在整个疗程中均保持或接近0。5mg/dl。
高尿酸血症的标准预防或治疗方案为使用别嘌醇治疗,进行尿液碱化,水合和渗透性利尿。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滞尿酸形成,但会增加肾脏排泄尿酸前体(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负荷。与次黄嘌呤不同,黄嘌呤在尿中比尿酸难溶。有时别嘌醇治疗的患者也可出现黄嘌呤肾病和结石。另外,对于患者体内存留的尿酸的排泄,使用别嘌醇治疗无效。
拉布立酶为由来自曲霉菌DNA克隆的酿酒酿母基因工程突变株产生的重组尿酸氧化酶。于2001年6月在德国和英国首先上市。尿酸氧化酶可催化尿酸的氧化,形成尿囊素,后者为一种比较容易排泄的代谢物,其溶解度为尿酸的5—10倍。大部分哺乳动物体内均有内源性尿酸氧化酶,但人体则缺乏这种酶。在血液学肿瘤患者化疗初期使用本品可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进而预防急性肾衰。本品应在化疗前或化疗早期使用。
Pui等报道,13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21岁以下,88例男孩,43例女孩)中,因白血病或淋巴瘤而出现高尿酸血症,或认为存在着发生这一并发病的高度危险,进行多中心公开标签的非随机无对照研究。这些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剂量调整期(确定有效剂量),第二阶段是治疗期(确定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一阶段起始剂量为一日0。15mg/kg,基于志愿者的研究结果以及非重组产品的等效剂量。而后每次增加0。05mg/kg。调整后不再增加剂量。前ll例患者使用本品O。15mg/kg治疗,能有效地纠正或预防高尿酸血症。而2例患者,为年仅13岁的男孩,患有III期小型未分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8小时尿酸浓度出现一过性增高,尿酸水平为21。1mg/dl。根据研究设计,采用0。2mg/kg高剂量本品治疗。其后14例患者的治疗证明,该剂量有效并用于治疗期。
治疗期中2例在48小时时出现高尿酸血症,在24小时后消除。在48小时后有2例出现高尿酸血症,但经过治疗无1例持续24小时以上。131例患者的研究表明,本品的任何一种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尿酸浓度。而无论患者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尽管由于强化化疗,两组患者中位尿酸浓度在整个疗程中均保持或接近0。5mg/dl。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