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与致癌基因
抑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为抗癌基因(anti-onco—gene),是指可以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通常是一对等位基因均告缺失或都因突变而失去活性时,细胞发生癌变,此时缺失或突变的基因一般就是抑癌基因。因而,抑癌基因反映了基因的功能丢失(loSS of function)。抑癌基因原先有对细胞分裂周期或细胞生长设置限制的功能,当抑癌基因的一对等位基因都缺失或都失去活性时,这种限制功能也就随之丢失,于是出现了细胞癌变。抑癌基因与癌基因之间的区别在于癌基因需要有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就可造成癌变,而抑癌基因需要有一个等位基因是野生型时,就可抑制癌变。目前已发现的抑癌基因有10多种。比如,P53基因是于1979年发现的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开始时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因为它能加快细胞分裂的周期,以后的研究发现只有在pJ3的失活或突变时才会引起细胞癌变,才认识到它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一)视网膜母细瘤基因(Rb基因)
Rb 基因是较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较早发现于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因而称为Rb基因。当Rb基因一旦丧失功能或先天性缺乏,视网膜母细胞则出现异常增殖,形成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失活还见于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广泛性。Rb基因比较大,编码蛋白质为P105,定位于核内,有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两种形式,非磷酸化形式称活性型,能增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Rb基因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与转录因子(E-2F)有关。E-2F是一类激活转录作用的活性蛋白,在G 0、G 1期,低磷酸化型的Rb蛋白与E-2F结合成复合物,使E-2F处于非活化状态;在S期,Rb蛋白被磷酸化而与E-2F解离,结合状态的E-2F变为游离状态,细胞立刻进入增殖阶段。当Rb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丧失结合、抑制E-2F的能力,于是细胞增殖活跃,引起肿瘤发生。
(二)P53 基因致癌和抑癌基因
如何作用致癌和抑癌基因如何作用野生型 P53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抑制恶性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P53基因时刻监控着基因的完整性,一旦细胞DNA遭到损害,P53蛋白与相应基因的DNA部位结合,起特殊转录因子作用,活化P21基因转录,使细胞停滞于G 1期;抑制解链酶活性;并与复制因子A相互作用参与DNA的复制与修复;假若修复失败,P53蛋白即启动程序性死亡过程诱导细胞自杀,阻止有癌变倾向突变细胞的生成,从而防止细胞恶变。
当P53发生突变后,不单失去野生型P53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而且突变本身又使该基因具备癌基因功能。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