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高血压别忽视肾癌如何治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体检季”,而此时沪上各大医院的泌尿外科也相继进入了一年中较忙碌的时节。尽管天天都是连台手术,却仍然有许多病人仍需焦急地等候入院,其中绝大部分是体检中被发现确诊的肾癌病人。
由于大部分肾癌都是在体检中偶然被发现的,擅长伪装的肾癌,因而又被称之为“体检癌”,而在医生眼中,早期大多没有特异性症状的肾癌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健康的“隐性杀手”。中年突发高血压需警惕肾癌。同样是肾脏疾病,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肾结石、肾炎、尿毒症等,可是,对于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肾癌,人们普遍较为陌生。
上海85医院现代精确放疗中心的专家指出,近几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急剧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男性肾癌的发病率为4.7/10万,女性为3/10万左右,且以每年增长2.5%速度递增。目前肾癌在跻身癌谱的前十位。
但是,与快速增长的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肾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便出现症状往往也不具特异性,因而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长期以来,血尿、疼痛和肿块被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其实当这些症状出现后再来医院就诊,往往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优等的诊疗时间,无法获得治好。
然而,面对“善变”的肾癌,我们也并不是无计可施。俗话说狐狸再刁滑也总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在临床上仍有部分肾癌病人早期出现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人到中年突然患上高血压或是糖尿病,尽管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却始终疗效不理想。而这时就应该进行排查,是否患有肾癌。因为,肾脏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人体对肿瘤细胞分泌的类激素样物质,毒素以及生物活性多肽等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内分泌、消化、皮肤、神经、造血等多种脏器出现病变,这在临床上叫做“副瘤综合症”。
如果人们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肾癌的部分早期信息,及时到医院做个B超检查,肾癌便可“原形毕露”。
肾癌的早期信号
贫血、盗汗、肠胃功能紊乱、低烧、恶心、糖尿病、消瘦、突发的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便秘、乏力、消化不良、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诸多肾脏以外的异常表现,也有可能是早期肾癌的信号。
早期病人九成可获治好
由于肾癌对放疗、化疗、免疫或激素治疗均不敏感,因而,手术仍然是肾癌的优选有效治疗方案。而分期直接决定了病人的预后。目前,对于直径小于4厘米的早期肾脏肿瘤,一般可进行保留肾脏的手术,即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很大程度的保留正常的肾脏组织,疗效和手术后生活质量都比较高。
手术后的随访显示,90%的早期肾癌病人可获治好,同时可保持良好的生存质量。对于中晚期的病人来说,治疗效果则要差得多,虽然现在有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用,但这只能延长晚期病人生存期,无法达到治好的目标,且昂贵的医疗费用也是摆在病人面前的一道坎。
每年做一次B超
有统计显示,男性肾癌发病率是女性的2至3倍,这可能与男女生理特点不同以及肾癌的发病原因有关。因而,为早期发现肾癌建议:年过40岁的男性应坚持每年进行肾脏B超检查,尤其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肾癌家族史的男性更要注意。
目前,临床上至少有60%以上的肾癌病人是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检查而偶然发现的。倘若B超发现肾脏有异常或有囊肿,应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
晚期病人不轻言放弃
现代医学对于肾癌的致病因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但与遗传、过度的肥胖、吸烟,以及长时间接触化学致癌剂,例如从事石油产品、化工产品加工等有一定关系。就肾癌的诊断而言早不是难题,然而,对于占相当比例的晚期病人而言,在治疗上仍然面临着预防复发转移的挑战。尽管近些年靶向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手中的主要“武器”,可是,靶向药物用到一定阶段便会出现耐药或失效,因此有相当多患者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近些年,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给晚期肾癌病人带来了希望。相关研究揭示,肿瘤细胞要生存下去要分裂增殖以及血管形成,这一系列活动需要肿瘤细胞内信号的传导,刺激肿瘤生长因子,在细胞膜造成下游一系列传导信号的激活,假若找到传导通路中的一个关键靶点,用药物把这个靶点封掉使得信号传递不下去,细胞核接受不到信息就无法分裂增值,肿瘤就灭亡了。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那些曾经对前列治疗药物耐药的患者,在使用新治疗方案一段时间之后,再使用原来的前列药物,部分人能重新获益。
令人鼓舞的是,这一两种药轮换着使用的“序贯治疗”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晚期肾癌病人生存率。新的公布的一项关键性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证实,采用一种靶向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的晚期肾细胞癌病人中,飞尼妥治疗组的无疾病进展或死亡的中位时间比安慰剂组延长至接近3倍(5.4个月∶1.9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68%。目前,这种新的治疗方案已经陆续被三大国际指南 ,作为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