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伽玛刀适应症人群有哪些
伽马刀治疗分为头部与体部两类,每个部位选择伽玛刀治疗的适应症都不相同,根据临床的治疗数据统计,头部伽马刀治疗,我们为患者总结如下,希望对您的就医有所帮助。
目前已知的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的疾病包括:胶质瘤、脊索瘤、神经鞘瘤、生殖细胞瘤、鼻咽癌、髓母细胞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转移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血管畸形、松果体区肿瘤、脑膜瘤、室管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颅咽管瘤、下丘脑错构瘤、神经纤维瘤和三叉神经痛等。
不适合伽玛刀治疗的疾病包括:头皮肿瘤、动脉瘤、脂肪瘤、合并严重颅内高压的疾病、颅内感染、寄生虫等。
综上,伽玛刀治疗的可能适应征包括:①无严重颅内高压,平均直径小于3.5cm的实体病灶;②不能、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③病灶手术后残留或复发,无明显颅内高压;④可以作为与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治疗。
脑血管畸形伽马刀适应症:
一般而言,AVM一旦被检出即应尽早选择适当的治疗。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出血作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占所有AVM病例的67.8%。这意味着多数病人起病较急,常因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有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而,一般并不主张在 AVM急性出血期内施行放射外科治疗。
另外,脑内血肿、血管痉挛、脑室内积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造成的脑积水等,均可以使畸形血管团受压变形、移位,甚至显示不完全或根本不显影。若在此期内采用放射外科治疗,有可能造成对AVM血管巢的治疗不完全,导致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出血后AVM的伽玛刀治疗时机选择在血肿吸收后进行,也即出血后1—3个月。
对于术后残留或仅行血肿清除手术后的AVM病例,通常需待脑水肿完全消失、正常结构复位、浑身状态稳定后再考虑伽玛刀治疗。已行栓塞治疗而未完全闭塞的AVM病例,若需联合使用放射外科治疗,应尽量安排在栓塞治疗后的3个月内进行,以避免潜在的畸形血管再通可能。
听神经瘤伽马刀适应症:
①瘤体 <3cm;
②显微手术切除后残留或复发的瘤体;
③双侧小且多发的听神经瘤;
④年老体弱或不能承受全麻的中小型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为良性肿瘤,发展缓慢,伽玛刀治疗旨在控制其生长,使其渐渐缓慢萎缩坏死,而不出现任何压迫或累及脑神经症状,即便存在一定的占位效应,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维持正常生活。因而,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是一种合理的治疗选择方法。
伽玛刀治疗后肿瘤中心出现液化、坏死、囊变、失增效果很强应,而后瘤体渐渐皱缩。在坏死、液化、囊变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体积增大,伴轻度脑水肿,但这种增大,往往是肿瘤放疗后坏死肿胀导致,随着坏死产物的吸收,肿瘤会缩小,脑水肿也随着肿瘤缩小渐渐消退,故不应认为是肿瘤复发、病情加重、治疗失败、进而行开颅手术。不均匀增强肿瘤伽玛刀治疗后其起效较均匀增强肿瘤快,缩小更明显。伽玛刀对<3cm的听神经瘤具有良好的控制生长作用,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伽马刀治疗脑膜瘤适应症:
在适应征掌握方面要考虑到病变的大小、水肿、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周边脑组织的移位、部位和既往治疗过程等情况。具体适应征为:①肿瘤直径小于3cm,无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及颅内压增高,病人无意手术;②年龄偏大,体质较弱,浑身情况较差:严能耐受麻醉、手术或有手术禁忌征者;③病变位于颅底、矢状窦旁或松果体区,累及动脉、颅神经或长入静脉窦,手术风险较大;④多发性脑膜瘤或术后残留、复发性肿瘤。
伽马刀治疗垂体瘤适应症:
①肿瘤形状较规则,边界清楚,伽玛刀治疗时易于适形;
②垂体肿瘤细胞对射线敏感,而正常垂体组织对射线不敏感。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目的:
①控制肿瘤生长,②降低过度分泌的激素水平,③减轻或消除内分泌障碍,④尽量保留正常垂体组织。
适应症:由于垂体腺瘤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它与视神经的关系较为密切,而视神经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又高于其它脑神经,因而要求肿瘤上极与视神经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5mm。
一旦肿瘤已造成视路损害,视觉通路减压成为治疗的主要目的时,伽玛刀不能作为优选方法。一般认为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症为:
1、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腺瘤;(肿瘤与视束、视交叉间距大于3—5mm) 2、各种类型垂体腺瘤,无明显视力视野障碍者 3、年老或伴有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4、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反应或不愿手术的微腺瘤病人。
松果体区肿瘤伽马刀治疗适应症:
①不管良、恶性的小型的肿瘤,影像学无浸润生长迹象;临床上无 明显梗阻性高颅压表现者,可以优选伽玛刀治疗。这样,对良性肿瘤可达到长期控制生长作用;对恶性的及易游走播散的肿瘤,还需后续的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
②对射线敏感的、并有沿脑脊液播散倾向的肿瘤应优选常规放疗或化疗,如有明显高颅压症状,应先行脑脊液分流术;对不能完成全脑放疗、或肿瘤复发的病人,局部辅以放射外科治疗。
③对堵塞导水管造成高颅压的良性肿瘤,应首先开颅切除肿瘤缓解症状;如有肿瘤残存,可辅以伽玛刀治疗。
热文:哪些肿瘤患者较适合做伽马刀 头体部伽马刀治疗适应症人群
颅底肿瘤伽马刀适应症:
枕大孔区、岩斜区和位于鞍结节等处的肿瘤,当肿瘤已经造成明显的占位性症状,压迫视神经、脑干组织等。伽玛刀治疗是一种比较缓慢的过程,在短期内不能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且颅底肿瘤多为良性肿瘤,伽玛刀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不再继续生长。对于良性肿瘤,采用伽玛刀治疗进行减压,也非常困难。
因而,应优选开颅手术为好:一方面,开颅手术可以减压,迅速缓解部分症状,另一方面,手术后的残腔对于伽玛刀治疗的放射性水肿性减压也有帮助,再者,开颅手术有可能让肿瘤与重要组织的间距增大,可以加大剂量,可以减少重要组织的辐射受量;较后,开颅手术后,肿瘤的体积减小,伽玛刀治疗的控制力度增大。
伽马刀治疗颅内转移瘤适应症:
适合于伽玛刀治疗的病灶的个数也有不答应见,大多数作者认为3个病灶或以下者是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但也有学者认为完全可以一次完成5个病灶的治疗。
由于普通放射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残留的肿瘤细胞可出现加速再增殖,使肿瘤难以再控制。因而,提示对于颅内1~2个转移灶者,可单独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无需加全脑预防性照射,在以后的随访观察中根据出现新的脑转移灶数目,可考虑行再次伽玛刀治疗或全脑放疗进行补救。对于≥3个转移灶者,应依病情、病理类型、病人的经济状况及病人与家属对治疗的愿望而定,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可是对于放射敏感性非常高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等)造成的多发性粟粒样脑转移瘤,应行全脑放疗。
脑胶质瘤伽马刀适应症:
①诊断明确,患者没有明显的颅内高压征象;②肿瘤深在或位于功能区,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易造成严重残疾;③手术后残留瘤床或手术后复发无法再手术者;④大脑半球内限局性肿瘤,如星形细胞瘤I级等;⑤肿瘤偏大或周围浸润明显, 无法手术者,可采用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的方法。
热文:哪几类肝癌患者适合做伽马刀 伽马刀治疗肺癌适合哪些病人
伽马刀治疗癫痫适应症:
该方法是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无创或微创的癫痫治疗方法。目前通常用于症状性癫痫的治疗,如伴有癫痫症状的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国内也试用于外伤性癫痫的治疗。对于特发性癫痫,研究主要集中于颞叶癫痫。对有手术指征,但又不能或不乐意手;的病人可以试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通常照射的范围包括:①海马头部;②海马体部前部;③海马旁回前部;④内鼻区;⑤杏仁核复合体上部和中线部。治疗中应注意保护视放射(<12Gy)和脑干(<8Gy)。治疗周边剂量25Gy左右,但不应低于20Gyo等剂量线控制在50~60%。使用4mm或8mm准直器。手术后应至少每半年进行MRI随访了解水肿进展情况,至少每3月随访癫痫发作情况,随访无效的病人较长不宜超过18个月,假使无效仍可手术治疗。
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适应症:
Kondziolka等的临床研究显示优选伽玛刀为治疗手段的TN病人比曾经作过其他方法治 疗无效的TN病人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疼痛缓解率。而Kondziolka等报告优选伽玛刀治疗的 TN病人的总缓解率达94%。而Measawa等报告的220例例原发性TN伽玛刀放射治疗经平 均1年的随访总缓解率为85。6%。
因其中的135例曾经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无效,故影响了总缓解率。这些现象也许是因为作过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人通常是一些顽固病例疗效相对较差,特别是曾经作过手术治疗的病人,其三叉神经周围的结构可能已经改变而影响立体定向的准确性而影响疗效。
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征:
1。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
2。正规药物足疗程、足量、规范治疗效果不好或不能耐受;
3。无严重精神及智力障碍,可以配合治疗;
4。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开路手术或患者拒绝开路手术;
5。单侧症状为主。
由于进行双侧毁损手术的手术后并发病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而,不主张进行双侧毁损 手术,如确需进行者其间隔时间至少应在半年以上。
热文:伽马刀治34例肺癌脑转移病例 胃癌肝转移哪些适合做伽马刀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