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伽玛刀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来源:徐德生 时间:2009/07/23 15:19 阅读:328
分享
  谈谈伽马刀放射神经外科

  徐德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主任

  伽玛刀作为一种高科技治疗设备,在我国神经外科领域应用已近十年,神经外科医生一般都对此有所了解,但广大病人对它的认识仍不全面,现就有关伽玛刀的有关知识做一简要介绍。

  1、伽玛刀的发展简史:

  放射外科是由瑞典神经外科医师,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专家Lars Leksell教授提出来的,是利用离子束聚焦单次高剂量损坏毁颅内病灶的一种技术。在美国进修期间,Leksell目睹了他的老师Olivecrona在开拓神经外科术中的成功和失败后,体会到神经外科的手术应使损伤更小。他认为Clarke和Horsley研究并介绍 ,后来由Spiegel在临床应用的立体定向技术是一种保护脑功、能创伤非常小方法。他利用几何半环弓的原理,发明了自己的立体定向仪。在这一基础上 ,Leksell和物理学家们共同研制成功的一种专门供神经外科医生用於治疗颅脑疾病的大型设备,集神经外科技术,放射物理学,自动化技术,神经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期望它能在避免大的创伤、感染、出血和致残的情况下而达到对脑部病灶进行治疗的目的。目前来看,不仅效果良好,且成绩不菲。第一台是1967年制造,安装在索菲娅医院(斯德哥尔摩),开始了临床实验和研究,具有179个钴源,三种准直器头盔(4、8、14mm),1974年在卡罗林斯卡医院安装了第二台伽玛刀,正式应用於临床治疗患者,即所说的A型伽玛刀,此后第三、四台分别安装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爱丽斯和英国的谢菲尔德,钴源增加至201个,准直器仍为三种。1987年第五台伽玛刀安装在美国的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钴源为201个,准直器为4个(4、8、14、18mm),从这台开始的伽玛刀均为B型。此后安装在世界上的伽玛刀均为B型,计算机计划软件也由Cular系统渐渐完善至今日使用的Gamma plan智能系统。


  2、伽玛刀在神经外科的地位

  自伽玛刀研制成功至今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在全世界已经有158台伽玛刀在工作,已治疗患者二十多万人次。治疗的病种也从较初的功能性疾病,扩展至现在的几乎整个神经外科领域,已经形成微侵袭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伽玛刀放射神经外科。

  3、伽玛刀治疗的原理.(略)

  4、伽玛刀适应证:

  ⑴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

  ⑵肿瘤:神经鞘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脊索瘤,血管网织细胞瘤等;胶质瘤,脑淋巴瘤,脑转移瘤等。眶内肿瘤,眶颅交通肿瘤,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   

  ⑶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经痛,癫痫,帕金森病,顽痛。

  5、伽玛刀治疗的特点和并发病:安全,有效,并发病少; 


  6、伽玛刀治疗与其他神经外科分支学科的关系:独立和互补;  

  7、微侵袭神经外科:


  近代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一进余年的历史,随着无数神经外科医生的努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也在沐浴着现代科学的阳光,体现着科学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自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手术显微镜在术中的应用,出现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诞生了显微神经外科。目前它基本取代了经典的神经外科手术而占据了基础和主流的地位。随着神经内窥镜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出现了内窥镜神经外科技术,立体定向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已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神经介入的应用,使一部分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瘤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介入神经外科,加之已经发展起来的伽玛刀等,形成了神经放射外科这些学科的目的,都是以尽量小的创伤获取尽量完美的治疗效果,形成了神经外科的一个新时代——微侵袭神经外科时代。


  微侵袭神经外科主要包括五个分支领域:

  ⑴显微神经外科。

  ⑵立体定向神经外科。

  ⑶内窥镜神经外科。

  ⑷介入神经外科学。

  ⑸放射神经外科。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韩云炜教授团队:伽玛刀治疗伴门静脉癌栓肝癌比TACE更具生存获益 伴门静脉肿瘤血栓(PVTT)肝细胞癌(HCC)的生存期极短,仅为2~4个月[1-3]。当前,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已经是晚期肝癌(HCC)治疗的主要方式。然而,其治疗不可手术H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仅为27.3%[4]。因此,有必要探索其他治疗方案来提高晚期HCC患者的局部控制。我们进行这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伽玛刀(GKR)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伴癌栓HCC的疗效。[详细] 伽马刀科研论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伽玛刀后与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相关 《JournalofNeurosurgery》杂志2019年6月21日在线发表中国台北的LeeCC,HsuSPC,LinCJ等撰写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后与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相关。[详细] 伽马刀科研论文|基于伽玛刀治疗(GKS)影像学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新分型 最近,上海华山医院伽玛刀中心潘力教授团队撰写论文,提出基于伽玛刀治疗(GKS)影像学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新分型,总结目前为止单中心例数最多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结果,文章发表于2015年4月的《Acta Neurochir》在线上。[详细] 伽马刀科研论文|哪些听神经瘤病人在伽马刀治疗后可以保留听力? 为了明确Gardner-Robertson分级I级的听神经瘤患者在伽马刀治疗后听力可能保留的程度,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的Mousavi SH等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伽马刀治疗的254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表在2015年5月的《Neurosurgery》杂志上。[详细] 伽马刀与传统放疗的不同之处 放射性治疗简称放疗,它包括:射波刀、伽玛刀、调强放疗等。而伽马刀就属于放疗的一种,但它属于一种新型放疗技术,与传统放疗技术不同具有MRI立体定位更准确,三维空间聚焦更理想,放射剂量分布更适合等优点。结合剂量分割的方法,更加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详细]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效果分析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而尸检及放射学研究发现10%。20%的人群存在垂体微腺瘤。于垂体微腺瘤的治疗,近几年,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发展很快。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鼻蝶窦完全切除垂体微腺瘤治愈缓解率GH微腺瘤为57%~90%,PRL细胞微腺瘤为33%90%”,但手术后易复发。[详细] 伽马刀提高宫颈癌IVb期存活 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多采用手术为主、放疗为辅的治疗手段,而中晚期宫颈癌多采用放疗为主的治疗手段。放疗可用于各期宫颈癌,适应证广泛,约 80% 的宫颈癌病人需要放疗,其疗效也得到国际上的一致认可。现将我科采用伽玛刀配合适形放疗治疗的Ⅳb期宫颈癌病人。[详细] 伽马刀治疗脑瘤治好率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百万人口神经性疾患的年发病率为 800~900 人,适用伽玛刀治疗的病人为350~400 人,即 40% 以上的神经疾患是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随着对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及治疗手段的进步,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详细] 伽马刀治疗癫痫的方法和效果 伽马刀能治疗癫痫吗?目前,伽玛刀治疗癫痫的适应证掌握仍然不很统一,比较公认的原则为:伴有病灶的顽固性癫[详细] 脑动静脉畸形是否选伽马刀 脑动静脉畸形该怎么治?伽马刀能治疗吗,其实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认为是相对良性的自然过程,因而,脑动静脉畸[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