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诊断肺鳞癌实例
pet/ct检查诊断肺鳞癌实例
pet/ct检查诊断肺癌特异性非常高,我们来详细看一下下面的病例:
病史:男,46岁,干咳3个月,偶伴左背部不适。
pet/ct检查:左肺门块状高度浓聚影,大小约4.0x3.8x3.8cm,SUV为8.1;纵膈内见多个结节状浓聚灶,浓聚程度明显高于纵膈血池影。
pet/ct检查拟诊:左肺中央型肺癌伴纵膈多发淋巴腺转移灶;
病理诊断:鳞癌
讨论:纵膈淋巴腺转移是肺癌转移较常见的地方,转移灶的数量、位置对确定是否行治疗性切除手术十分重要。FDG PET在诊断肺门、纵膈淋巴腺转移方面灵敏度、特异性高。其诊断标准多采用视觉分析,对肺癌病人,肺门和纵膈内出现结节状或小块状18F-FDG高摄入病灶,浓聚程度明显高于纵膈血池者,一般考虑为淋巴腺转移。
部分淋巴腺转移灶可相互融合在一起呈粗条状、串珠状或不规则型浓聚影。综合多个作者报道的257例对比研究结果,18F-FDG PET在诊断纵膈淋巴腺转移的平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8%、91%,而CT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3%和80%。
肺门和纵膈出现FDG浓聚者,并不是都是淋巴腺转移灶,肺门炎症和炎症性反应性淋巴腺也可出现FDG浓聚,部分病灶甚至SUV明显高于2.5,但肺门炎症多表现为短条状浓影,并与支气管走向基本一致,仔细分析多数可与淋巴腺转移相鉴别,尤其是双侧肺门皆出现短条状浓影同时伴有咳嗽、咯痰者。
CT和PET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当PET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摄入,与CT结果相矛盾时,必要时可行纵膈镜检查进一步明确。
PET对纵膈淋巴腺转移灶检出灵敏度高于CT,主要是由于它能检出小于1.0cm以下的淋巴腺转移灶,同时不受纵膈内组织的影响。虽然PET对肺门、纵膈淋巴腺转移的检出灵敏度高,但仍不能发现显微镜下所见的微小转移灶,对于0.5cm以下的转移灶检出率很低。
肺门和纵膈淋巴腺大于1.0cm者,未必为淋巴腺转移,可能为淋巴腺核、淋巴腺反应性增生或结节病等,对于较大的淋巴腺增大,PET显像未见FDG浓聚或仅出现轻度浓聚者, 基本上可除外淋巴腺转移(但肺泡癌除外)。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