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临床肿瘤教学的人文素质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持续恶化、异化,其直接根源是当前医疗体制不完善、社会舆论环境不良;但也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深刻关联。医学科学化与专业化的负效应引起医生对疾病实施单向治疗,而非人文的、医患的双向沟通过程,从而造成医患话语隔膜和沟通障碍,在诸多现实因素的作用下诱发或加剧医患矛盾。重新审视现有医学观的不足,彰显医学活动的人文特性,充分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些年,在卫生部倡导的癌痛规范化诊治中,笔者作为病房的无痛医生和临床肿瘤学教学负责教师深刻体会到,在创建无痛病房及带教过程中能显著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癌痛规范诊治理念,散发医学人文情怀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痛是主要症状;30%的癌症患者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具有正确的理念是实现规范化癌痛管理的第一步,充分散发了医学人文情怀。
1.1癌痛是恶性肿瘤病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消除癌痛是病人的一项基本人权
1995年美国癌痛学会主席James等提出将癌痛列为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2002年。第十届国际癌痛大会再次明确提出癌痛是第五生命体征;并在2000年欧洲疼痛大会和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上提出“消除疼痛是病人的权利”。医师对病人提出的疼痛无所事事,可能被视为不尊重或鄙视病人的权利。
1.2充分尊重和相信
病人的疼痛自身感受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并不是简单的生理应答,不能利用仪器进行检测。病人是自身疼痛的体验者和表述者,“病人的主诉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病人说有多痛就有多痛!只有病人才能真正了解其自身的疼痛感觉类型,以及疼痛如何影响生活。病人有权对自身的疼痛进行客观评价,任何人包括医护都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充分尊重、帮助和相信病人对自身疼痛的评价和权利。
1.3癌痛病人要进行“四全”照顾
癌痛不是单靠药物和医疗技术就能完全控制的。因为癌痛对病人的影响是全面、复杂的。要用“四全照顾”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癌痛照顾模式。组成医护患及社会的专业癌痛管理专业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癌痛控制。
1.4癌痛必须得到控制应成为医护人员的一种信念
2002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提出,癌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未规范诊治的癌痛将造成难治性疼痛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等恶性循环。因而,控制恶性肿瘤病人的癌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力。是肿瘤专科医生义不容辞的义务。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该树立和加强癌痛规范诊治理念。使学生在临床诊治中散发医学人文情怀,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