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波刀对上皮性卵巢癌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放射物理学及电子计算机、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三维适形放疗(3D CRT)得到了真正实现,并且发展到定位更加精确、高度三维适形的调强放疗(IMRT)。3D CRT是利用影像学图像对肿瘤结构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铅挡,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IMRT 是在适形的前提下利用CT成像的逆向思维,关键是在多野照射的基础上,每个照射野内给出强度不均匀的射线进行治疗,使得靶区内及肿瘤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3D CRT/IMRT通过增加肿瘤区域照射剂量而减小周围正常组织无需要的照射,从而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
目前,3D CRT/IMRT临床应用后已经有明确结果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前列腺癌、食道癌、头颈部肿瘤和肺癌等,特别是鼻咽癌方面。而妇科恶性肿瘤方面主要应用于宫颈癌和部分子宫内膜癌,而在上皮性卵巢治疗方面却极少有文献报道。放疗新技术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应用 临床上对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或者特殊部位的复发、腹盆壁、腹膜后淋巴腺和转移病灶(如阴道残端等部位病灶浸润周围脏器及腹盆壁)及对铂类耐药的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效果不好或者病人再次手术困难、危险及身体情况不能耐受,局部放疗则可以有效地控制以上部位的复发或转移病灶,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缓解率,起到和化疗的互补作用。
放疗新技术在妇科其他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015 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病网络(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
出:“对于子宫已切除以及需要腹主动脉旁淋巴腺放疗的宫颈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其他高度适形放疗技术有助于减少肠管及其他重要器官接受的放疗剂量。对于因局部淋巴腺肿大而需要接受大剂量放疗的其他恶性肿瘤病人,这些技术同样有效”。
Niibe等对84例宫颈癌手术后化疗后出现腹主动脉旁淋巴腺转移的病人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认为放疗对腹主动脉旁转移病灶可以起到挽救作用,且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病人可耐受。Barillot等通过对4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后病人行调强放疗,并分析其肠胃道副反应,结果发现现有13例病人在调强放疗4周~5周后发生Ⅰ或Ⅱ级肠胃道反应,无1例病人发生Ⅲ级以上肠胃道反应,其放疗副反应轻;然而调强放疗对病人生存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阅读:一次射波刀治疗需要多少钱 射波刀治疗脑转恶性黑色素瘤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