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增加患肠道癌症的风险

来源:医生在线 时间:2021/06/21 17:13 阅读:328
分享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患者高达193万例,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而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居第二,仅次于肺癌。
  肥胖是包括肠道在内的许多组织中公认的癌症风险因素。在所有结直肠癌风险因素中,饮食可能是容易控制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几十年来,医生和营养学家一直敦促人们限制对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旨在减少因过量高脂饮食带来的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风险。然而高脂饮食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确切的联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阐明该问题将为结肠癌等早期癌症的形成及治疗提供新的重要线索。

  该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详细地显示了高脂肪饮食如何引发一系列的分子级联事件进而导致肠道癌症的发生,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研究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食物被分解进入肠道时,肠道内表面的肠道干细胞(ISC)与它们相互作用,并通过细胞内的高脂肪传感器分子感知脂肪水平并作出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s)参与诱发细胞程序,增加癌症发生风险,但由于PPARs有PPARα、PPARγ、PPARδ三种亚型且作用复杂,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团队首先试图探索单个PPARα、PPARδ的作用。他们对小鼠给予长期高脂饮食或正常饮食,同时仔细监测单个PPARα和PPARδ活性,研究团队首先敲除了PPARδ基因,并将其与PPARα基因敲除小鼠对比,发现PPARδ基因敲除并未影响表型的发生(PPARα基因已有研究证实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团队认为PPARα、PPARδ之间存在补偿效应,均为干细胞内高脂饮食表型所需要。

  高脂饮食中含有丰富的长链脂肪酸,Cpt1a是细胞脂肪酸氧化代谢过程中运输长链脂肪酸至线粒体所必需的一种线粒体蛋白。

  研究团队进一步构建了Cpt1a敲除小鼠并给予高脂饮食,发现Cpt1a的敲除可以阻止干细胞的扩张和增殖,阻止肠道肿瘤的形成。

  此外,这些研究数据可以追踪自饮食过程直至肿瘤形成的整个癌症发展过程。促肥胖的高脂饮食(HFD)中的脂肪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运送至线粒体后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肠道组织中干细胞的繁殖、生长和再生,从而大大增加了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诱发了结直肠癌的发生。

  更更重要的是,去除脂肪酸氧化过程中重要的线粒体蛋白CPT1a,在保证肠道安全性的同时阻断PPARs的致干和致瘤作用。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为高脂饮食引发结直肠癌提供了可能的分子机制,并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结直肠癌等肠道癌症提供了新思路。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直肠多发息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和直肠癌有关联吗? 直肠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息肉称为多发性息肉,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息肉,比如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有遗传而且数量很多,大小不一样,一般属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癌变率较高。[详细] 结肠癌饮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众所周知,结肠癌患者并不是可以吃所有食物的。那么有结肠癌有什么饮食事项哪?今天由小编为你介绍结肠癌的饮食注意事项。[详细] 原发肿瘤大小对结直肠癌生存的预测和预后影响 病理分期对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结直肠癌(CRC)患者的T分期根据肿瘤浸润的深度,并不考虑肿瘤大小。因此,CRC患者的肿瘤大小对于临床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来自美国的学者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原发肿瘤大小对所有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测和预后影响。相关结果发表在FrontiersinOncology杂志上。[详细] 有什么是可以有效降低患直肠癌的风险?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详细] 结肠癌在化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因素包括高脂高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食品,运动量减少,遗传因素以及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详细] 溃疡性结肠炎会变成结肠癌吗?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贫血消瘦低热等全身症状,合并肠梗阻时容易被漏诊及误诊,延误治疗。[详细] 结肠癌术后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营养不良?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肠癌很多患者都会选择手术治疗。那当患者进行结肠癌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该怎么办呢?[详细] 三大高发癌症不同年龄肿瘤特征大不同——结直肠癌 尽管所有年龄段患者中都有不同的肿瘤亚型和分子改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特征的分布有明显变化。随着年龄增加和免疫系统衰老,累积的DNA损伤可能会起作用,但不足以解释上述所有观察结果。更好地了解这些特征和背后的生物学过程,有助于改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个体化癌症诊疗。[详细] 出现这几个症状竟然是晚期结直肠癌! 在从晚期结直肠的魔掌中成功逃离后,这个35岁的年轻母亲呼吁大家,一定要警惕这些癌症症状,并且告诫大家,这种癌症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离癌症很远。[详细]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吗?哈佛专家:关键要吃“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经是全球第三、中国第二高发癌症。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阿司匹林有潜力预防结直肠癌。然而,近期,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相关建议草案,在全面回顾新现有证据后提出“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证据不足”,在阿司匹林抗癌益处方面打了个问号。[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