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菌群”竟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

来源:医生在线 时间:2021/04/13 16:44 阅读:225
分享
  有观点认为,结直肠癌在全球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低不一可能与不同地区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环境差异导致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不同有关。比如,非洲人结直肠癌发病率较低,而非裔美国人结直肠癌发病率则很高,原因可能与前者高膳食纤维而后者大量红肉摄入相关。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具有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的肠道内可能含有一些易于致癌的高危菌群或代谢产物,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有望成为检测疾病易感性的一项指标。
  因此,研究伴或不伴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西方化与非西方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或许能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西方化人群高结直肠癌发病率背后的潜在机制。

  一、肠道菌群的地域/种族分布差异

  1.不同地域/种族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

  研究表明,拟杆菌属和普氏菌属分别是以欧美地区为代表的西方化人群和以非洲、南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为代表的非西方化人群的特征性菌属。表1总结了关于不同地域/种族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特征,不难发现西方化与非西方化人群间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存在着较大差异。

  总的来说,非西方化人群多营传统农业生活,部分营游牧、狩猎-采集生活,饮食上以植物纤维、淀粉等复杂多糖和非动物蛋白为主,而西方化人群多营工业化生活,饮食上则以简单糖、脂肪和动物蛋白为主。受饮食与生活方式及其他因素等影响,非西方化人群的肠道菌群整体以富含多糖代谢酶的细菌如普氏菌属、Xylanibacter、丁酸弧菌属和密螺旋体属等为主,以利于消化纤维植物并从中获取能量,肠道代谢物中也相应地含有丰富的短链脂肪酸。

  相反,西方化人群的肠道菌群则以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和粪杆菌等为主,富含胆汁酸及外源性物质代谢,后者可能与接触工业化合物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非西方化人群中分别以传统农业和狩猎-采集为生活方式的人群间肠道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传统农业人群的肠道菌群呈狩猎-采集和工业化人群间的过渡状态,提示将肠道菌群研究结果应用于不同人群需谨慎。

  近两年来,对移民者这一特殊群体肠道菌群的研究更直接地显示了西方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非西方化地区移民美国会导致拟杆菌属对普氏菌属的逐渐替代和菌群多样性丢失以及植物纤维降解酶的减少。不同研究一致性的结论是西方化导致个体菌群多样性减少(α多样性减少)和个体间菌群差异增大(β多样性增加),前者可能是因为人类饮食结构变化后(从以膳食纤维为主的健康饮食过渡到以脂肪和蛋白为主的西方化饮食),肠道菌群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些数量较少但有着关键作用的菌群丢失导致肠道稳态被破坏,菌群多样性下降;后者则可能是由于工业化与现代化导致个体间菌群“播散限制”,探究微生物多样性消失的生物医学效应也是当前微生物组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2019年,先后有三篇文献对来自数十个的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测序进行重组分析,进一步扩展了人类肠道菌群基因库。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物种主要在非西方化人群中被发现,表明目前西方化人群的基因库已趋近饱和,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非西方化人群肠道菌群物种基因库的完善。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直肠多发息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和直肠癌有关联吗? 直肠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息肉称为多发性息肉,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息肉,比如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有遗传而且数量很多,大小不一样,一般属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癌变率较高。[详细] 结肠癌饮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众所周知,结肠癌患者并不是可以吃所有食物的。那么有结肠癌有什么饮食事项哪?今天由小编为你介绍结肠癌的饮食注意事项。[详细] 原发肿瘤大小对结直肠癌生存的预测和预后影响 病理分期对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结直肠癌(CRC)患者的T分期根据肿瘤浸润的深度,并不考虑肿瘤大小。因此,CRC患者的肿瘤大小对于临床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来自美国的学者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原发肿瘤大小对所有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测和预后影响。相关结果发表在FrontiersinOncology杂志上。[详细] 有什么是可以有效降低患直肠癌的风险?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详细] 结肠癌在化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主要因素包括高脂高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食品,运动量减少,遗传因素以及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详细] 溃疡性结肠炎会变成结肠癌吗?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贫血消瘦低热等全身症状,合并肠梗阻时容易被漏诊及误诊,延误治疗。[详细] 结肠癌术后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营养不良?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肠癌很多患者都会选择手术治疗。那当患者进行结肠癌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该怎么办呢?[详细] 三大高发癌症不同年龄肿瘤特征大不同——结直肠癌 尽管所有年龄段患者中都有不同的肿瘤亚型和分子改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特征的分布有明显变化。随着年龄增加和免疫系统衰老,累积的DNA损伤可能会起作用,但不足以解释上述所有观察结果。更好地了解这些特征和背后的生物学过程,有助于改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个体化癌症诊疗。[详细] 出现这几个症状竟然是晚期结直肠癌! 在从晚期结直肠的魔掌中成功逃离后,这个35岁的年轻母亲呼吁大家,一定要警惕这些癌症症状,并且告诫大家,这种癌症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离癌症很远。[详细]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吗?哈佛专家:关键要吃“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经是全球第三、中国第二高发癌症。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阿司匹林有潜力预防结直肠癌。然而,近期,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相关建议草案,在全面回顾新现有证据后提出“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证据不足”,在阿司匹林抗癌益处方面打了个问号。[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