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易发人群该如何预防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03/22 17:21 阅读:310
分享
  肠癌这种疾病是典型防胜于治的恶性肿瘤疾病,这通常是由于在疾病初期症状表现的不强烈,而导致病情的恶化,治疗起来非常困难而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积极做好大肠癌预防措施。那么,肠癌易发人群该如何预防?

  措施一:改进饮食

  在平时生活中,人们一定要正确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错误习惯。

  措施二:防治肠道疾病

  通过临床诊断观察,发现有很多疾病也能诱发此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因此,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疾病的发生。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发生癌变,预后是不良的。

  措施三:定期检查

  经过多年的统计调查,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生具有一个固定的高发群体,如四十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该疾病的警号及早期症状。

  希望大家能够切实的了解肠癌易发人群如何预防,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以防疾病的发生。

   阅读:便秘会是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吗   直肠癌转移了怎么治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文章

什么情况下直肠癌可以保肛 直肠癌在大肠癌中占比很高,其中很多都是中低位直肠癌。并不是所有的直肠癌患者,都可以进行保肛手术。保肛手术需要考虑肿瘤的位置,以及癌细胞浸润的深度。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中低位直肠癌有了保肛的机会,而术前同步放化疗,也让部分不能保肛的患者,有了保肛的可能。具体能否进行保留肛门的手术,还需要医生在专业地检查、综合评估后才能决定。[详细] 怎么预防直肠癌? 约95%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化而来的。所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比如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家族有直系亲属患有结肠癌者,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肠镜检查,如果有腺瘤性息肉,需要尽早在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详细] 直肠癌和痔疮便血的区别 直肠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大便干结,溃疡面产生,引起血管损伤,从而导致出血,属于间歇性便血。另外,血液会混合在粪便的表面,血液量也比较少。因此,患者会出现便血之外,还有可能会伴随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不适症状。[详细] 直肠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40~80的男性群体较为高发,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患病后期,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的情况。[详细] 哪些情况要警惕直肠癌? 痔疮是很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便血(鲜红色)和肿块脱出。痔疮很容易和直肠癌搞混淆,有时还会合并存在,掩盖直肠癌的症状,通过肛门指检可以判别。[详细] 直肠癌和结肠癌有什么区别? 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区别主要是发病部位不一样,直肠癌是发生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而结肠癌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详细] 经常吃辣的会得直肠癌吗? 吃辣和肠癌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在喜欢吃辣椒的人身上,会比较容易出现腹型肥胖的问题,而这种肥胖类型恰好是诱发肠癌的一个高风险因素。肠癌发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糖尿病、肥胖、吸烟和大量饮酒,确实大部分都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详细] 直肠癌的症状有什么? 早期直肠癌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等。中期直肠癌的症状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详细] 直肠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直肠癌可以沿着肠管壁的纵轴扩散,还可以沿着肠管周径扩散,以及向肠管壁的深层浸润。大肠癌向肠管壁的深层浸润,可以直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骶骨、子宫、阴道、膀胱和前列腺等,甚至于浸润到肛门括约肌,产生肛门失禁。[详细] 直肠癌容易转移到哪个部位? 肠癌器官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大肠以外其他的器官,在这些肠外器官上形成肠癌相同特性的新的肿瘤灶。结直肠癌的器官转移有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血液转移是直肠癌常见的转移方式,肝脏为较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肝脏是大部分结肠癌患者先发生转移的部位,会表现为右腹部隐痛,消瘦、低热、贫血等症状。[详细]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