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用靶向药治疗好吗?
靶向治疗:晚期患者生存期已提升至3年—5年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大约每15年,我国肺癌患者人数就会增加近一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化疗。临床显示,70%-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超越了治疗性切除的范围,故治好较低。
而近年来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已经取得了飞跃的进展,对癌症的治疗已经能针对其特异分子变化进行靶向治疗,并且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病人,疗效优于其它治疗,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如今通过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等手段,生存期已提升至3年—5年。
但是否能进行靶向药物治疗,应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商讨后决定。有条件的话,应由外科、内科、放疗、生物治疗、病理学、影像学等科室的医生对患者共同进行多学科探讨,选择较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靶向治疗适合哪些患者?
肺癌按照病理类型不同,大致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而目前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顾名思义,是由靶点作为指导方向的治疗方法,所以必须是具备靶点的患者才可以选择靶向治疗,也只有具备靶点的患者才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所谓的靶点,也就是基因突变的状态。在肺癌的发病机制中,已经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也有一些针对基因突变的药物被发明并应用于临床。其中较常见的基因突变是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这些患者就可以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靶向治疗。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