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肺癌四类检查该不该做
肺癌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病史和胸部X线,病史中如有早期局部症状,会造成对肿瘤的怀疑;胸部X线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并可显示其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而确诊肺癌一般需病理学依据。对肺癌的诊断,不但需对其作定性诊断,还需作分期诊断以利于选择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诊断肺癌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癌标志物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灶,一些特异性表现可提示肺癌诊断,也是肺癌分期的主要依据,但一般不具备定性诊断价值。
X线透视或胸片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中央型肺癌在早期可以无异常X线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可出现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表现, 肿瘤侵犯邻近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纵膈淋巴腺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膈阴影增宽。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周围型肺癌X线检查常表现为肺野周围结节影或块影,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发出细短的毛刺。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表现为浸润性病变,轮廓模糊,从广泛小结节、小片到融合成大片影,类似肺炎。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断面图象,较常规胸片分辨率高,可反映病灶较精细的结构或小结节;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的重迭,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心后、膈上、纵膈和脊柱旁等处)的早期肺癌;增强扫描对明确有无肺门、纵膈淋巴腺转移较有价值;腹部、头部等处的CT扫描有益于发现转移病灶。
核磁共振(MRI):其优点是容易区别纵膈,肺门血管与肿块及淋巴腺,且多面成像,能更好确定肿瘤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但对于肺本质病灶显示效果不如CT。
热文:血液CEA水平高能诊断肺癌吗 S100B检测可诊断肺癌脑转移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FDG-PET) :是近年越来越广地用于肺癌诊断的影像技术,和传统的影像技术不同,它反映病灶的代谢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诊断肺癌的敏感性达90%以上,特异性大多报道80%~90%,且对肺门、纵膈淋巴腺转移及胸外远处转移能做出相应的临床判断,是用于肺癌治疗前临床分期的重要方法。新一代PET-CT的出现使其在定位准确方面又进了一步。Gupta等报道,在54例病人的168个纵膈淋巴腺中,FDG-PET诊断淋巴腺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3%和94%,明显高于CT(68%、65%和66%)。Hicks等比较了153例肺癌病人PET显像前后的分期发现,PET显像结合传统分期手段改变了43%病人的分期(33%分期增高,10%分期降低),35%的病人改变了治疗方案。但用PET诊断肺部肿瘤,对代谢较低的肿瘤,尤其是肺泡细胞癌的诊断有假阴性;对肺部炎症、肺结核等病灶也有许多假阳性结果。
荐 相关文章
